TED 週報|致講求高效率的現代人:生活慢下來,不是偷懶,而是珍惜
日劇《我要準時下班》說:「絕對不要做那麼一心只有工作的人,也要為自己的生活著想。」把每天都活得快速、講求效率,真的就代表充實嗎?或許我們應該重新思考慢下來的意義,而假期就是一個停損點,一個讓生活時間 reset 的機會。
想到假期,你是不是突然鬆了口氣,想著太好了,終於能讓自己慢下腳步休息了?
從禮拜一一路急奔到禮拜五,你覺得自已的力氣就跟時間一樣分秒流逝,想著生活要快,什麼事情都講求速度。一天 24 小時,就該努力填滿,假設滿檔的行程和快速行動會讓自己每天都活得充實。但這樣真的好嗎?
我們在餐桌上匆匆吃完一碗麵,無法細細咀嚼品味食物的好;快速瀏覽每個旅遊美景,卻沒辦法駐足看欣賞一株花的美;更重要的是,我們少了人與人之間交流的機會。 現代人追求效率而失去的生活品質,是對生命的深刻感受與連結。
圖片|來源
這支 Ted Talk 或許能讓你重新思考慢下來的意義,而假期就是一個停損點,一個讓生活時間 reset 的機會。(推薦閱讀:給即將三十歲的你:生命如此短,你要成為自己時間的主人)
追求速度的同時,你也忽略生命付出的代價
在 In praise of slowness 這支 Ted Talk 裡,曾出版《慢活》一書的新聞記者 Carl Honoré 談到現代人過於講求「效率」的狀況。
生活裡的每個細節,成了我們眼中「浪費時間」的小瑣事,譬如走路,我們講求競走;閱讀一本書的時間,開始追求如何看得快又深;一場約會,講求要是快速約會;吃飯要站著吃,這樣會比坐著吃快;到訪一個城市,為了逛到所有景點,每個景點只停留 10 分鐘;運動燃脂課前要掛上「快速」兩字,才能幫助難以抽出時間運動的上班族解決問題;快速抵達、快速取餐取票⋯⋯。Carl Honoré 分享自己甚至在紐約街頭,看到一間健身房掛著「快速瑜珈」的夜間課程廣告。
圖片|TED 影片截圖
聽起來有些好笑,但是仔細想想,自己是不是也落入追求「快速」、「高效」的生活節奏裡了呢?
在集體崇拜「競走」式的生活裡,Carl Honoré 提出了背後的嚴重性:「我們如此沈浸在追求速度的生活裡,卻忽略背後付出的生命代價。」我們的健康、工作、飲食、關係,甚至是整個社會的運作,都與競走式的文化息息相關。我們用速度偷渡生活,卻非踏實的過著每一天。
Carl Honoré 表示,這是過得快,不是過得好。生命會在加速到無法負荷之時,給予我們警示,可能是任何形式,例如疾病的爆發,代表身體再也負荷不了了。Carl Honoré 曾遇過警示來臨的時刻,以前他每天晚上會花時間為兒子念床邊故事,那是彼此間最親密的時候。但是他沒耐心一頁一頁的唸給兒子聽,甚至找到「一分鐘床邊故事」的書,只為加快唸床邊故事的速度。但下一秒他蹦出了另一個想法:自己真的有急到只能花一分鐘的時間在兒子身上嗎?
Carl Honoré 說,我們應該改變看待時間的方式,不是將時間視為有限的資源,不使用就會消失,而是當作循環式的,不斷在更新。社會不願意慢下來,也有極大的原因是社會為「慢」貼上負面標籤,如果你不把握時間,就是慢,慢是一種懶惰、不求進步的極惡之事。但事實真是如此嗎?越來越多大學如哈佛、牛津、劍橋等,開始向學生提倡放慢速度,不用想著把自己的大學生活填滿各種課外活動,你可以做少一點事,但是花多點時間在你認為重要的事情上——真正的體驗生活。
「速度成了屏障,讓我們無法了解更深層的問題。」Carl Honoré 說到,當腦中只在乎如何加快速度,我們就缺少時間去問自己「這樣做好不好」「自己會快樂嗎? 」
活在日子裡,而非用速度偷渡生活
將慢精神徹底實踐的,有像是義大利在 1989 年發起了「慢食運動」,它可以說是慢生活運動的先行者,到目前為止已在世界 122 個國家風行。所謂慢食,就是在種植、烹煮、食用的過程中,不講求速度,而是透過慢飲慢食,獲得健康及快樂。
現在的你,有感受到生活的意義和滿足感嗎?或許就像慢食一樣,我們也應該要開始自己的慢速生活,細細地去品嚐生活的每個細節。
就趁假日開始吧!給自己一個小練習:早上起床,別急著把假期填的滿滿的、用一天的時間做完先前想做的事。拉出自己最想做的三件事,或者就一件事,可能是花三個小時讀本書,可能是用兩個小時與家人外出享用美味的早餐,也可能你想要一整天發呆放空。在規劃今天的行程前,先拋棄將一天 24 小時活得「有效」的想法。(推薦閱讀:重新定義餐桌的溫度:打破只吃飯不談心的家庭聚會)
Carl Honoré 說,當不再強迫自己超載,他就再也感覺不到時間像戰車一樣的逼近感:「我感覺自己充滿快樂、健康、更有生產力,似乎在過著我的生活,而不是匆忙度日。而當你感覺與他人的關係更加深刻、強烈且豐富,你就做到了慢活。」
當你深刻的活在時間裡,你就不會再感覺時間是流逝的,而是生生不息,循環不止的。
你決定開始慢生活了嗎?
from 女人迷 Womany http://bit.ly/2GL7p1E
留言
張貼留言